微信“扫一扫”
分享到朋友圈
意大利面的起源
原创:餐料仓 【www.51clc.com】 时间:2019年1月18日
说到吃面,在这个世界上,能和我们相提并论的只有远在欧洲位居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人。作为西餐正餐中最接近我们口味的的意大利面(后面简称意面)又是怎样登上冠以国名的荣誉呢?
意大利面,也被称为意粉,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面点。意大利面条有很多种类,每种都有自己的名称,长短有差,其空心的种类被部分汉语使用者称为通心粉。
到19世纪末,意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酱料体系:番茄底、鲜奶油底和橄榄油底完全形成,配以各种海鲜、蔬菜、水果、香料,形成复杂多变的酱料口味。面条本身也变化纷呈,有细长、扁平、螺旋、蝴蝶等多种形状,并通过添加南瓜、菠菜、葡萄等制成五颜六色的种类。据统计,意大利面的品种竟有563种之多,是意大利的特色主食。
这也是意面的一种形态
面的起源一般来说有两种推断,其一便是起源中国说。在元朝年间,马可·波罗游历中国,待他回去时便也把面食带到了意大利王国,后传播到整个欧洲。所以不要觉得意面比兰州拉面高贵,不就是出口转内销嘛。
天下面食是一家
另一种推断是,罗马帝国为了解决人口多、粮食不易保存的难题,想出了把面粉揉(当时是用脚)成团、擀成薄饼再切条晒干的妙计,从而发明了意大利面。
而意大利人对面条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,有了意大利面之后,许多人便把做面的独门秘方束之高阁,不肯轻易示人,甚至把意大利面郑重地写进遗嘱。中世纪许多歌剧、小说里都提到面条。近代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也曾用面条犒赏三军,甚至拿破仑在波河大进军中也拿“吃面”激励士气。
卖意面的小贩
最早的意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,与21世纪我们所吃的意面最像。到文艺复兴时期后,意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。
最初的意面都是这样揉了切、切了晒,吃的时候和肉类、蔬菜一起放在焗炉里做,因此当年意大利半岛上许多城市的街道、广场,随处可见抻面条、晾面条的人。据说最长的面条竟有800米。不过由于意面最初是应付粮荒的产物,所以青睐者多是穷人,但其美味很快就让所有阶层无法抵挡。
意面吃起来连汁带水,颇不方便。早期的人们都是用手指去抓,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把蘸着汁水的十指舔净。
多谢先人们发明的筷子,让我们脱离手抓面的尴尬。
中世纪时,一些上层人士觉得这样吃相不雅,绞尽脑汁发明了餐叉,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。餐叉的发明被认为是西方饮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意大利面功不可没。
地理大发现给了意面升华的机遇
新大陆的发现开拓了人们的想象力,也给意大利面带来更多变化:两种从美洲舶来的植物——辣椒和西红柿被引入酱料。
西红柿的出现及随后的品种改良,在意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酱汁搭配面条,从此令面条大受欢迎,甚至连皇室贵族也被受吸引。正宗的意大利粉是由铜造的模子压制而成,由于外型较粗厚而且凸不平,表面较容易黏上调味酱料,令吃起来的味道和口感更佳。
现在想吃碗意面可得花不少钱
升级后的意面也随之进入了世界各地,特别是20世纪后经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不可一世。这种本是当初穷人口粮的意面被抬到了高级餐厅,科技和技术上的进步让意面也高“面”一等,成为高端面食的代表。
2013的世界面条大会,参加国多达27个。美国纽约著名的“7月4日大胃王”比赛中,意大利面条大赛已成为保留节目。2013年的比赛中9名参赛者在短短8分钟里吞掉16.2公斤面条,平均每人吃掉1.8公斤;今天在世界100多个国家里,都可以找到意大利面的踪影,甚至在地球之外也能闻到它的香气——国际空间站的食谱里,意大利面条赫然在列。
想看更多精彩资讯
请登陆餐料仓网
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