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“扫一扫”
分享到朋友圈
海底捞让员工死心塌地卖命的五大秘诀
餐饮微世界/2017-11-27
随着经济发展及消费升级,客户对服务体验的要求日益提升,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客人的评价口碑正在被不断的放大,当然差评投诉也是,这时,愿意为你死心塌地卖命的员工就成了餐饮企业制胜的法宝。
那么,如何才能拥有如此员工呢,我们先来看服务行业的现象级企业——海底捞是如何做的。海底捞在员工管理方面的做法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:
(1)把员工当人看
把人当人看,看似简单,但却知易行难。那么,海底捞是如何践行的呢?
海底捞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,背井离乡,远离家人,并且他们渴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,这一点,绝大多数服务行业都是一样的。
在具体做法上,海底捞对员工的关爱形成了制度,融入了企业文化。比如新员工入职关爱、高标准的宿舍和员工餐、各种各样的后勤和福利保障,就是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。而上级对下属的关爱、工作上的指导帮助及支持,以及员工的培训、内部的晋升、一线员工的授权等都是通过企业文化传承下去了。
(2)让员工赚到钱
很多人发现,海底捞的员工是发自内心的有热情,很用心的工作着,都赶到非常神奇,认为海底捞有比较神秘的企业文化,对员工洗了脑,于是很多人去学海底捞的企业文化,去了解海底捞员工的工作氛围,但其实让员工赚到钱才是一个基础,没有这个,所有的企业文化、工作氛围等都难以长久。
首先,海底捞的餐厅开在一二线城市,但大多数服务人员都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农村,但海底捞给员工的工资确实按照一二线城市的标准来的,并且比餐饮同行稍高一些,也即海底捞是在用一线城市的中等工资,吸引四线城市的农民打工者。
其次,海底捞建立起来完善的内部员工晋升机制,员工层层提拔,随着职级的提升,员工的收入也肯定随之水涨船高,更为重要的是,这满足了员工更高层级的需求。
(3)激发员工主动性
海底捞的一位管理人数说过,海底捞的文化跟麻将很像,比如,打麻将的时候,没有人愿意迟到,并且打麻将的人,没有抱怨人的,牌不好,怪自己点背。积极主动,任劳任怨,这是所有工作的理想状态,而这在麻将桌上是常态。海底捞这种麻将文化背后是什么呢,是激发员工的主动性,甚至上升到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。
首先,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海底捞每个月会给大堂经理、店长以上干部、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。
其次,在保证员工能挣钱的基础上,海底捞做了另外一个事情:公平。服务人员大多在农村长大、家境不好、读书不多、见识不广、背井离乡、在大城市容易受人歧视、心理自卑。
最后,但海底捞鼓励员工和食客交流,提供个性化的服务,并且运用互联网技术,让食客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打赏,鼓励员工和食客之间的互动交流,让海底捞的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食客的尊重和肯定,这更激发出员工提供更好服务的动力和热情,而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,又使得海底捞的服务口碑声名远播。
也就是说,海底捞通过设计的这套服务逻辑和机制,把消费者、员工、管理者三方面的利益都考虑到了,实现了共赢。
(4)对员工绩效考核的用户导向
海底捞非常重视客户的满意度,以及客人的口碑,并且海底捞是少有的把用户满意当做核心战略的,并且把客户的满意度纳入员工的考核体系,不仅当做核心战略,还当做行动战略来考核。
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,只有两项指标:一是顾客的满意度,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,员工的积极性高,客人的满意度也肯定不会低,但如何衡量顾客的满意度确实服务行业面临的大问题。
海底捞通过云软件平台,可以根据员工获得客人评价、打赏、投诉等进行计分排名,把客户满意度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,这些数据在提升服务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(5)把管理搬到手机上
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认为,顾客满意度是由员工来保证和实现的,而无论顾客还是员工,手机及移动互联网都成为一个必备的东西,因此,海底捞除了率先将互联网创新引入餐饮行业,创造出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外,还将企业的管理搬到了手机上,实现了移动办公。
海底捞通过微信,可以实现业务报表的汇总、查阅,以及工作进度的跟踪,并且员工可以自助进行工资、考试成绩、电子名片、个人信息的查看及设置。
海底还捞开发了一个“电子名片”的应用,2万多员工每个月居然有好几千人在使用。而通过把管理搬到手机上,海底捞每月平均能收到几万条的员工意见反馈,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性沟通互动。
来源:餐饮微世界(微信ID:cywsj666)有删节